來源:重慶晚報 時間:2018-08-13 09:04:17
點火進灶是制作牛肉醬的第一步,而火候也是最關鍵的要素之一。
牛肉醬準備起鍋
牛肉切丁準備入鍋
各種配料準備下鍋
49歲的唐廷文是個生意人,早已不為物質發愁。最近幾年,他把老宅變成民宿,隨性接客。這里,夏季避暑,不搞接待。冬季取暖,時有外出。唯獨廚房灶臺,常年生火。
“有人要吃,我就要做?!彼鶎W⒌?,正是家傳六代的秘制牛肉醬。
一個月前,南岸區公布第五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,唐家“唐衫彩”牛肉醬被列入其中。
得到這份榮譽后,唐廷文依然低調待客。用他的話說,貴在,傳承無形。它看不見,摸不著,卻滲到每一個后代骨血中。
1 傳男不傳女
唐廷文家的老宅,在南岸區峽口鎮柏林村梭草崗16號(原57號),已上百年。若不是口口相傳,老宅便會常年歸隱于鬧市。唐廷文為老宅取了一個新名字,“唐衫彩”。
從早期的田野生活,到如今的田間民宿,唐家人生活可以說越加精致。從老宅里的茶室、老物件、一草一木、一碗一杯,能察出一二。
昨日,見到唐廷文,他一身麻衣。說話有條不紊,眼睛帶笑。一手一足之間,寧愿慢一點,也不趕一時之快。
這慢條斯理的性格,也是家傳?;蛟S正因有所思量,才能將家族手藝代代沉淀。
其實,夏季不適合懷舊,悶熱的空氣,夾雜著浮躁的情緒。但走近這座老宅,瞬間心情得以安定。就連熱氣沸騰的廚房,也不例外。
唐廷文18歲去深圳打工,學做服裝、學做設計。奮斗20多年返渝,已擁有自己的獨立品牌和服裝連鎖。幾年前,他回鄉翻修了老宅。
除了生意人這個身份以外,他不會忘記最重要的家庭責任,便是將家族做醬手藝延續。他是第五代傳人。
唐廷文有兩個女兒,他唯獨把訣竅傳給了大女婿。他的理由,傳男不傳女,老規矩不能亂。所以,這里的客人,很少見到女主人,更少見到女主人下廚。
2 一鍋五人熬
昨日,唐廷文要為回頭客和親友制作30罐牛肉醬。上一次做,還是一個月前。
唐家的牛肉醬其實做得少,也賣得少。無論賣還是送,唐廷文說,看重的都不是利,而是情。所以,他每次做醬的目標,就是極致。
唐廷文通常采用武隆仙女山的黃牛肉,專選Q彈耐嚼的肉質。小米椒選用云南的,偏溫潤不刺激?;ㄉ鷦t專從貴州訂購,一定是小顆粒、帶回甜的。菜油就地取材,自炒自煉。
上午9時30分左右,唐廷文和大女婿黃圣掌勺開工。直徑70余厘米的黑鐵鍋燒熱后,首先倒入5斤鮮菜油,鐵鍋被填滿一大半。待油略沸,人工切剁的4斤小米椒,混雜著姜蒜碎粒浸入鍋底。
黃圣有節奏翻動鐵勺,臂力早已練成。從內圈翻到外圈,從鍋底鏟到鍋面,慢而有序。
“炒料不糊鍋,直到辣料與菜油合二為一,不分你我?!碧仆⑽恼f,這種慢熬、慢蒸發、慢收斂的翻炒方式,被唐家人稱為油耗子技術。
光是炒料,唐廷文和大女婿就忙活了2個多小時。與此同時,唐廷文請來的3名親朋和村友,幫忙打下手淘菜、裝料、切牛肉,配合做下鍋準備。
“按慣例,一鍋醬,至少5人熬,多時達到7人?!碧仆⑽恼f,唐家牛肉醬的可貴之處,更在于保留農村家庭的廚房文化。這種集體勞動,可熏陶出團結的家庭氛圍。
唐家牛肉醬的秘制環節,涉及方方面面。例如5斤鮮牛肉,溫火翻至牛肉干,只剩1斤多;花生、芝麻單獨油酥,豆豉經過秘制處理;而點睛的配料,源自于那碗不能泄密的香料,據說從高山人工采集。
粗略計算,5個多小時,才可以吃到這道美食。
3 父親的木瓢
唐廷文的祖上,從湖廣填四川來渝,定居于南岸區峽口鎮。
唐家一家務農為主,但在鎮上,也算有口碑的傳統生意人。賣過豬毛刷,賣過土產品,當然也賣牛肉醬。牛肉醬是唐家發家的寶貝。
而他最難忘的,還是爺爺和父親的背影。
爺爺和父親白天干完農活,夜晚自制牛肉醬。每月總有好幾次,擔著挑著上百斤大木桶,步行至南岸上新街和黃桷埡、渝中大陽溝和朝天門沿街賣醬。
走著賣,是唐廷文對唐家牛肉醬的深刻印象。上世紀80年代,每瓢1毛錢。
如今裝舀牛肉醬的木瓢,早已換成不銹鋼的大水瓢。父親的木瓢雖然退休了,但家里的十幾個老壇子得到悉心保存。牛肉醬的香,同樣釀在其中。
除此之外,唐廷文母親的清明粑粑,同樣得到客人歡迎。其訣竅在于,將玉米、青稞、糯米揉成面團,包入糖心,放在廣柑葉上或蒸或烙。這家人,還延傳著山坡上采野菜,田地里摸泥鰍的生活習性。每當雨水不期而至,一家人閑坐屋檐下喝茶、聽雨的野趣也還在。還有唐廷文岳父擅長做的麥子醬,也成為炒回鍋肉的必備佐料。
4 醬香的積淀
唐家牛肉醬不帶味精,不摻假水。去唐家吃飯,唐家人會告訴你,一律不點菜??傊蛔啦?,給你配得巴巴適適。唐家愛家的情懷,其實不單體現在做醬上。
唐廷文認為,城市里的每個家庭,都有著不同個性,不同習性,不同飲食。對于家族傳承的理解,每位傳承人見解不一。他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延續。
眼下的唐家牛肉醬,正準備申請材料,爭取成為重慶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。
唐廷文的女婿從英語專業畢業后,回到唐家老家,作為唐家牛肉醬第六代傳人,他要將家族文化發揚。
外人看來,唐家牛肉醬不僅是家族成員之間的精神紐帶,也是家族成員的性格乃至命運的一部分。這種醬香,經過許多代人的呵護與打磨,在漫長時光中積淀,已無畏繁華與沉寂。
“錢可以少掙,不出名也不要緊。唯獨這門家族手藝不能斷,必須好好傳下去?!边@句話,唐廷文時常叮囑小輩。
慢新聞-重慶晚報首席記者 李瑯 記者 余珂靜/文 李野/圖